“江苏双十佳革命文物讲述人”泰州篇丨见证泰州红色历史 革命文物聚起磅礴伟力
2022-07-26 15:0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好革命文物、让人们铭记站起来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策划推出的“江苏双十佳革命文物讲述人”“江苏最美革命文物守护人”遴选和推介活动正在进行。通过遴选“江苏双十佳革命文物讲述人”“江苏最美革命文物守护人”若干,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让更多的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成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营造全民共同守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人文福地,祥泰之州。泰州拥有2100余年建城史,更是一座深具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城市。我们党在泰州的奋斗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

本次活动,泰州市征集到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3处场所共计4件革命文物,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里,一条破旧的毛毯见证了新四军东进抗日时期的一段革命友情。这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九团团长徐绪奎在一次战斗中缴获的军用毛毯。在营溪战斗中,徐绪奎不幸中弹牺牲,他的上级、同乡及同学王必成司令得知噩耗悲痛不已,将徐绪奎唯一的遗物——这条毛毯留了下来。从此,王必成老将军带着毛毯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仍一直使用,直到去世。家人在他去世后将毛毯捐献出来。红色故事永不褪色,毛毯的温度也将绵延不绝。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老百姓帮……”这首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黄桥决战期间的《黄桥烧饼歌》,脍炙人口,还曾获陈毅“点赞”。该歌曲词作者为新四军服务团副团长兼剧团导演李增援,曲作者为著名作曲家章枚。1940年黄桥决战期间,黄桥镇上13家磨坊、66家烧饼店日夜不歇做烧饼,当地百姓冒着炮火,推着小车、手提肩扛,将香喷喷的烧饼送往前线。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想尽办法把烧饼送到阵地上,一曲《黄桥烧饼歌》唱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伟大赞歌。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内,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一艘长约13米、中宽约2米、帆高约8米的木船,弹孔密布。1949年的渡江战役中,解放军横渡长江,急需大量船只。渔船是渔民赖以谋生的工具,泰州渔民老王自愿将航行知识讲解给解放军,但他却因私心将自己的船沉船。他带着自责之情,却被解放军的真心实意所感动,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却不想解放军早就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怪他,还给予充分体谅。在历时43天的渡江战役中,泰州共派出2000多名干部参与支前工作,筹集船只8000余条,动员民力近60万人。从河荡到长江,从渔船到战船,这艘木船见证了泰州人民无畏支前的光荣历史,红色历史依旧在沿江的芦苇荡和水乡的河荡深处绵延滋长。

在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内,沈毅曾使用过的长型藤包摆在橱窗内。看似普通,却是国家三级文物。20世纪二十年代,沈毅带着这只藤包在泰州地区走街串巷推销笔墨,因此结识了不少进步人士。他动员广大塾师进行教学改良、开办农民夜校,提高农民革命觉悟。通过当地私塾,沈毅向广大工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成立农民协会,推动扬泰地区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这件藤包,是泰州第一位共产党员沈毅播撒红色火种的见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革命文物历久弥新,像磁铁一般吸引着观众走近那段峥嵘岁月,穿越时空,与人们对话,给予新时代的我们愈加深刻的教育和省思。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从里下河到长江边,从炮火声到歌声里,革命文物见证了泰州人民军民一心的团结一致和对必胜的昂扬斗志。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在泰州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更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勇向前,牢记初心和使命,在奋斗中创造美好未来。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泽文

标签:革命文物;泰州;烧饼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