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观赏晶的盛行我以为是大好事。全靠水晶原料实打实论斤称赚钱,那是低端的赚死钱,水晶总有挖完的那天,人还像个苦力,累得半死,而靠艺术、审美、眼光和创意对水晶等各种矿石来点石成金,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王道。摸着石头过河年复一年,老家的乡亲们显然已经找到了真经,三十万人齐奋进,街谈巷议皆水晶。县城就有三个水晶城,一个比一个大,每一个交易市场中,你看到的不仅是水晶和水晶工艺制品,还有世界各地的诸种珍稀矿石及其工艺制品。但凡堪称宝石者,亚洲的、欧洲的、美洲的、非洲的,你在这里都能见到。有石头,就有五湖四海会聚而来的设计和雕刻大师,也就有了从石头到艺术品脱胎换骨的神奇转化。然后,它们作为另外一个物种再源源不断地重新回到地球的各个角落。
描述天马行空的精妙艺术大概是世上最不讨好的事情之一,所以,我就不赘言那一件件艺术品了。偷个懒,可以概括地说,它们的确应了艺术的另外一种定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这几年,有机会我就会到水晶城和科技产业园转悠,不懂也无妨,看个热闹。就算外行眼里的热闹,也总是能见出几分美的。幸而有心人天不负,看多了,似乎一只脚也跨进了门槛里,起码跟一个素人谈水晶,我该不会太怯场。懂了一点就想琢磨更多,由水晶及其他矿石,从原石到加工,再到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兴趣越来越大。以我二十多年的小说写作经验,日久生情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动笔为它写一部小说。我已然感到了积累下的那些素材在自行生长。让它长,我等着它瓜熟蒂落。远离故乡,工作之余我常做的一件事是赏石,当然是在纸上。案头上有一堆水晶和其他玉石工艺制品的精美图册,大部分来自老家。这也是我一部小说开始前的习惯,它会自己生长,但必要的施肥也须及时。看那些光芒四射的艺术品,我常想,哦,芝麻开门,这么多宝贝,如此这般下去,“水晶之都”得要更名为“宝石之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