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2020-07-20 08:4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杨志纯  
1
听新闻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需要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域旅游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几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文旅部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省呈现出整体推进、量质齐升,各具特色、各展所长,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喜人创建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文旅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旅发展,在创新推出并落实“1+6+18+12”纾困惠企叠加政策的同时,最近又召开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会议,对全域旅游认识再深化、工作再部署、发展再加力,提出要以创新理念赋能全域旅游发展,以务实举措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更高质量、走在前列。

——发展全域旅游要聚焦“美”的生活。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从简单的观光型向深度体验的休闲度假型转变,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而是走向城市、乡村更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顺应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全域旅游,重点是立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把整个区域打造成旅游目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游客体验度、舒适度、满意度出发,推动观光、休闲、度假业态协调发展,推出更为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健全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体系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的向往。

——发展全域旅游要彰显“绿”的底色。全域旅游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江苏自然风光秀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在发展全域旅游上具有独特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更好地彰显文旅资源特色,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协调、共同提升。徐州贾汪区把全域旅游创建作为推动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变,打响了“全域旅游、贾汪真旺”品牌,就是很好的例子。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笃信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推进绿色发展,加强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让全域旅游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

——发展全域旅游要扩大“融”的效应。实践表明,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可以更好推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而且能够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优化升级提供新引擎新动力。要以融合的理念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目的地从景区景点辐射到全域,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推动旅游和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等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游客停下来、住下来,让消费市场动起来、火起来,以扩大文旅消费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资源发展旅游,注重增加各类旅游创建的文化底色和特色,努力打造“处处有景、处处有文化”的全域旅游。要坚持景城联动、景区带村,不能把全域旅游等同于景区景点、等同于乡村旅游,全力打好“城市+乡村+景区”组合牌,尤其是要统筹推进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加强城乡整体风貌、全域环境整治,更好助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发展全域旅游从理念提出到付诸实践,已历时4年。目前,我省已创成南京江宁区、秦淮区、徐州贾汪区3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23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创建实践中,各地探索形成的高位推进、城乡联动、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文旅融合等经验做法,具有示范引领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好、运用好。同时,对照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各地创建中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在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培育优势上持续用力,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创建水平。

——丰富优质供给。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所在。一个地方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在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上下更大功夫,尤其是注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创造具有唯一性的独特体验项目,更好满足游客“晒”的需求。要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水平、绿色含量,注重打造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多增加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要主动顺应后疫情时期人们消费心理和市场需求变化,打造更多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治愈系”旅游产品,开发更多让游客 “住得安全”“食得健康”等新业态产品,推出更多徒步、骑行等“城市微旅行”旅游线路和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线路,培育更多常态化、多元化、特色化夜间文旅消费项目产品。

——深耕融合发展。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这是贯穿全域旅游发展的主线。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基本思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方向,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物遗迹、非遗文化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等文化产品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推动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景区景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小剧场,打造更多“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等沉浸式文旅产品。要用文化创意提升旅游产品设计水平,开发特色化、时尚化、生活化旅游文创产品,让游客既感兴趣、愿意买,又用得上、有回味。要推动农业、林业、工业、水利、交通、生态、自然资源、海洋等领域与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旅游”“制造业+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业态,激发产业倍增效应。

——优化公共服务。随着个人游、自助游呈井喷式增长,旅游公共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仍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中,旅游公共服务分数占比达到20%以上。要重视推动旅游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以更优美的风貌吸引游客的“眼”,同时重视加强旅游配套服务,以更精细的服务赢得游客的“心”。要持之以恒推进“厕所革命”,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提高城乡公厕管理维护水平。要立足全域优化旅游环境,大力推进“快进慢游”交通工程,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增设观景台、自驾车房车营地和公路服务区等设施,推进风景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旅游交通休闲设施建设,构筑快捷畅达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要建设功能完善、设置科学、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全域旅游导览体系,完善机场、码头、车站、乡村等重点地区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打造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让游客感到温馨惬意并乐享其中。

——点亮智慧旅游。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这不仅可以拓展文旅产品供给方式,而且能够加强文旅智慧服务和监管,提升文旅行业治理水平。要善于运用“上云增智”等互联网新技术,加快推进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文旅场所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测全覆盖,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智能导游、实时信息推送等服务智能化。前不久,上线运行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智慧分析三大功能于一体,可以实现全省文旅资源“数字化”、文旅工作“智慧化”、公共服务“一键通”、行业监管“全覆盖”,特别是打造的“苏心游”服务、“啄木鸟”监督、“个性化”推送,让江苏文旅市场环境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常做常新、持续加力、久久为功。站在实现全面小康向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聚焦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扎实推进旅游发展全域化、供给品质化、治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努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常态长效、走在前列,更好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标签:旅游;旅游发展;发展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