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博物馆”焕发“三种力量”
2022-05-18 10:1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宏伟 靳扬扬  
1
听新闻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协将其阐释为3种力量,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的力量、通过教育进行社区建设的力量。此前在12日的“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上,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要打造能看、能听、能学、能玩,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 “无边界博物馆”。

“无边界博物馆”什么样?“无边界”又会让博物馆产生什么样的新力量?记者进行了探访。

数字化助力,

构建博物馆藏品知识图谱

疫情防控常态化,让逛博物馆尤其是去外地观展平添许多不便。如何满足人们的看展需求?“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省文旅厅在官网上开辟“云上博物——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展览空间”专区,集中展示全省近百个精品“云展览”项目,打造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博物馆展览集群,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只要感兴趣,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云游博物馆。

利用数字技术,全省各大博物馆推出了更多的云上产品及丰富多彩的博物馆公开课、文物小游戏、文物视听节目等新型文化产品,其中有33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推送的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库,占全国1/10。南京博物院不仅把“南博讲坛”以视频形式在微信号上发布,而且将错银铜牛灯等国宝文物进行3D建模,让观众在手机上就可以360度无死角观看文物,带来比现场更为特别的体验。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目前的网上展厅仍处于博物馆数字化的1.0版,接下来应该借助VR、AR技术推出2.0版,即借助穿戴设备进入虚拟空间,而最理想的状态是这种虚拟空间能与博物馆实际空间相结合,产生增强现实的效果。

今年3月,全国60位馆长、学者联名发布倡议,呼吁博物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方向,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其中就包括我省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和南通博物苑三馆馆长。与此同时,各个博物馆也在尝试推出数字藏品,南京市博物总馆已于几天前推出了宋代长干寺地宫阿育王塔、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数字藏品,上线即被抢购一空。南京博物院的青瓷神兽尊、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的数字藏品也将在一周内发售。

一项更为宏大和前沿的工程正在筹备中,那就是在“十四五”期间构建一张覆盖全省的博物馆藏品知识图谱。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车宁告诉记者,知识图谱将让文物之间的联系变得一目了然,将文物所蕴含的信息和社会、人物、事件、地理等联系起来。“这是一项浩大且艰苦的工程,但是会让博物馆的数字化水平实现跃升。”车宁说。

文旅融合,

让博物馆融入时代发展

近日,省文旅厅公布了“喜迎二十大,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在这些路线中,各级各类博物馆有机融入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水利发展等各个主题当中。

例如,徐州的“英雄丰碑 煤城蝶变”精品线路把徐州邳州王杰纪念馆、贾汪马庄村、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墨上集民俗文化园、卧龙泉生态园(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等串联在一起,既彰显绵延不绝的红色文化传承,又展示一座煤城的环保蝶变;连云港的“水晶之都 花式致富”精品线路融生态样板潮河村、东海中国水晶博物馆和赣榆海头镇海脐村电商基地等参观点为一体,让我们看到当地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江淮明珠 南水北上”精品线路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起点,把扬州、淮安、宿迁、徐州四地的运河遗产和江都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连接起来,让我们看到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壮观伟大……

为什么红色旅游路线并不全是红色主题的博物馆和景区,而加入了大量现代元素?为此次线路担任评委的文化和旅游部导游技能大师夏军接受采访时说:“红色文化并不只属于革命年代、烽火岁月,它与今天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博物馆也不只是历史的收藏地,文物仍然有生命,与今天的人有情感的维系和精神的延续,红色旅游线路应该体现出精神的共通性。在这些线路里,博物馆是点睛之笔,让我们知所从来,进而了解当下,眺望未来。”

一座博物馆的功能在当下可以拓展到多大?去年6月刚刚向公众开放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个典型案例。2021年开馆至年底,该馆实际开放123天,观众人数超过87万人次,扬州本地观众和外地观众各占一半,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七成。在馆长郑晶看来,好的博物馆应该做到四位一体:服务国家文化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

“跳”出展厅,

将博物馆链接大千世界

以2008年南京博物院全面免费开放为标志,全省博物馆步入免费开放时代。10多年后,博物馆开始“跳”出展厅,引领各种社会教育活动。

去年11月,无锡博物院“行走”系列研学旅行获评全国“2021年度十佳文博社教案例”。该系列包括“倪迂之境”“运河寻踪”“泥塑雅韵”等5条市内一日游线路,均以无锡博物院为起点,以院藏文物资源为“学”的线索,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联,带领学生寻找文物的足迹、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故事,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文明。该院开放部主任陶纯怡说,“倪瓒的《苔痕树影图》是锡博的镇院之宝,我们用AR课程解析画面,再让参与者临摹其构图和笔墨,最后组团去太湖鼋头渚写生,领略烟波太湖如何滋养他的逸气纵横、幽淡天真。”

盐城以盐为名,盐业是城市的重要文脉。当地的中国海盐博物馆设计出“盐”主题文旅线路“寻盐”。中小学生先在博物馆内聆听海盐文化讲授、观看“卤水制盐”工艺演示,再走出博物馆,到海盐工厂了解现代制盐工艺,在盐场参观棋盘般的盐田和高高堆起的盐山。“寻盐”把展览办到博物馆之外,馆内是地域文明的展示地,馆外行走课则是地域文明的最佳体验方式。

今年元旦,《乾隆南巡图》第六卷在苏州博物馆展出,配合展览,苏博与国博合作制作了视频,让古画动起来。今年3月,这幅图在圆融时代广场500米的巨幕上缓缓展开,重现200多年前乾隆南巡时如何从胥门外登岸入城,怎么察吏安民、游览名胜。苏博常务副馆长谢晓婷告诉记者:“链接大千世界是为了让博物馆变得更美好。文物不能离开博物馆,但数字资源可以走进公共空间,让更多的人参观体验。”

标签:博物馆;文物;南京博物院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